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发电机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行业新闻 >> 刘福全: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

刘福全: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

时间:2018-7-19 14:59:00   来源:中电新闻网   添加人:admin

  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

  ——记四川省大英县龙咀子村“书记”刘福全

  高跃明

  刘福全1992年12月参加工作。2015年9月,他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号召,主动申请到天保镇龙咀子村担任“书记”。在两年多的工作中,他细致研究,真抓实干,全力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因为工作兢兢业业、成绩显著,他也被评为全省贫困村优秀“书记”。

  “刘书记,多亏了你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来教我们养殖技术。你看经过专业培训后,我的这些鸡鸭长得多好,估计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了,到时候我准备给家里添置1台新的洗衣机。”近日,四川大英县天保镇龙咀子村党支部书记刘福全像往常一样到各农户家走访时,村民老王指着自家林地里散养着的鸡鸭激动地说。话语间,老王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为加快贫困村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根据大英县整体部署,2015年7月,大英供电公司城郊供电所副所长刘福全来到天宝镇龙咀子村任 “书记”。刘福全在各项工作中都起了好头,为龙咀子村的发展尽到了“书记”的责任。

  深入基层 用心服务

  龙咀子村位于大英县东南边陲,共390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刘福全作为一名曾经整天只与“电”打交道的供电所副所长,看到龙咀子村的情况后不禁捏了一把冷汗,他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带领这里的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上任伊始,刘福全就通过摸排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该村的贫困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根据村社收入情况,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制定帮扶措施。工作中,他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常常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谈,摸清群众思想动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膝下无儿女的漆长甫老两口是该村的五保户家庭,家里的土墙房由于年久  失修已经岌岌可危,但老人难离故居,不愿离开。得知情况后,刘福全和该村村干部多次上门劝他们尽快搬离危房,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老两口解决具体的生活难题。在各方努力下,漆长甫夫妇搬进了搭建在老房旁边的临时板房。为了让老人用电更加安全和舒心,刘福全带领当地供电所员工为板房改接了线路,并在每个房间内安装了电灯和插座。2016年元宵节,刘福全和大英供电公司志愿者来到老人家中,陪老两口煮汤圆、挂灯笼,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

  上任1年来,他多方争取资金和惠民政策,积极帮助村里的特困户解决生活难题,改善生活水平。同时,他定期对特困户实施电力“零距离”上门服务,免费为他们更换有安全隐患的开关、电线,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困难。

  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的“书记”刘福全渐渐被村民所熟知并接纳,扶贫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有了当地村委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他很快进入了角色,甩开膀子干起脱贫工作。

  真抓实干 “摘帽”脱贫

  要致富,先修路。上任不久,刘福全就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对辖区12个社的10.75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在解决了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困扰的同时,也美化了村社形象,加大了对外来投资项目的吸引力。2015年,刘福全携手村社干部积极向县、镇相关部门申请资金,对该村包括办公室、图书室、会议室等在内的近500平米村级活动室进行了整改,彻底改变了原来破旧、杂乱的村委会形象。

  路修好了,村委会形象改变了,但是如何让村民增加收入,让全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了刘福全时刻思考的问题。通过多方走访,刘福全发现,由于多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村里很多土地成为了闲置地,那么是否能够通过种植一些易存活、价值高的经济林木来提高村民的收入呢?有了这个想法后,他立即召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商讨起来,并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可。经过多方了解和考察,村民们终选择在闲置的土地上种起了耐干旱、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栾树。如今,村里的栾树种植规模达到了300多亩,已见成效。

  种植经济林木开了个增收的好头,之后,刘福全又带领干部群众对村里的15亩撂荒地进行了整修,土地集中用来开展养殖业,并通过入股的形式向村民分红。同时,他还多方争取资金,购买了3000多只鸡、鸭、鹅苗,免费发放给村里的贫困户进行养殖,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的向村民们传授养殖技术。

  自刘福全上任的一年多来,龙咀子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很多。接下来,他还计划对该村的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争取到了100多万元资金。同时,在他的扶贫计划中还将通过修建水渠来解决该村一直以来缺水的顽疾;修理3公里水泥道路来连接村、社的断头公路;规划开挖堰塘2口,整治9口,并通过对外承包的形式来发展养殖业;完成异地搬迁新据点的修建,并计划在新据点周围发展近400亩的水果种植业。这一系列的扶贫计划在解决该村实际困难的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为尽早实现“摘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