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昨夜一场大雨,把河北灵寿的天空清洗的干净湛蓝。9月5日上午,接到“新村能人”兼“葡萄大王”王志广的约请电话,笔者随城郊供电所的吕鑫龙“助电三人组”来到了“能人”新建不久的葡萄大棚。
灵寿县新村之所以叫新村,是因为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水库时的移民村。由于土层薄,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新村并没有因搬迁而摆脱落后面貌。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原省长叶连松包村帮扶种植葡萄推行“庭院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村才使新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新村。
这个时节,新村的500亩优质葡萄已经采摘销售完毕,有些败落的枝蔓摇曳着,仿佛述说着好收成让种植户赚了个鼓腰包。日前,政府出台了惠农新政策,每个大棚补助5000元。大棚葡萄产量高、病害少、好管理、上市早、价格每千克高于大田5元左右的优势,拉齐了村民的致富愿望,也让“能人”瞄准了增强型大棚葡萄种植新技术。好琢磨的王志广遇到了用电难题,时间想到了屡屡给力的“三人组”。
大户有三家,散户近二百。新村村民210户,几乎家家种葡萄。大田葡萄每亩330棵,大棚种植每亩360棵,管理得当,大棚葡萄产量不会低于大田。“咱这里正常的大棚葡萄,早第二年4月份上市,只比大田葡萄早一两个月,挣不了大价钱。我这"京玉""美人指""贵妃玫瑰"如果提早到春节上市……”王志广眉飞色舞着,“我已经从石家庄订购了一台增强型智能温控机,专门适用于咱这需要通风控制温度的葡萄大棚,过两天到货。”
葡萄酿美酒,甜煞新村人。“能人”婆娘按三斤葡萄一斤冰糖的比例,用扫尾的葡萄土法酿着几瓮酒,说是春节的时候请我们来庆功。王志广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该村广泛种植的“巨峰”品种为例,大田葡萄亩产4000到5000千克,批发每千克6.4到6.6元。早熟品种价格高于大田5元左右,春节期间上市的葡萄价格至少高于大田10元。今年他扩大种植面积,一下子承包土地29亩,建成了22个大棚,正常收成产量将高达130吨,除去种苗、浇地、施肥、人工、管理费用,加上套种茄子、豆荚收入和政府补贴部分,保守收入不会低于150万元。如果全部赶在春节期间上市,纯收入还能翻一番。
新村是该县批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村庄,有效解决了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线路损耗高等问题,电灯亮了,电压稳了,农民的日子更加舒适了。城郊供电所平时也给了这个“明星村”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策惠农,全村出现了“一窝蜂”建大棚的情况。大棚葡萄越冬温度重要,常规塑料大棚为保持温度,要加膜加盖草垫子。譬如果实膨大期,为促进幼果迅速膨大,棚内白天温度以28-30℃为宜,夜间不低于18-22℃。技术指导相对滞后,种植户提出了不少供电员工弄不懂的问题,如用什么增温,怎样电力制动喷雾等等,让“三人组”有些猝防不及。“需要村委会组织一下,你们每户每个大棚都需要配置哪些电动器械,负荷多大,做个详细计划,我们做个深入调查,是不是需要新上变压器,上几台,容量多大……这样吧,今天先解决你的照明问题。我回去立马恶补大棚葡萄种植技术,回头一起探讨,以后这几天我们就"常驻沙家浜"了。”
正是葡萄定植后的管理期,吕鑫龙他们在王志广的指导下,透过一道二道固定株苗的铁丝对副梢进行摘心和疏除。“等葡萄收获了,你们也都成大棚种植专家了。”王志广说。
9月22日,国网河北灵寿县供电公司技术人员来到新村一处葡萄大棚,了解种植户冬季用电需求,帮助种植户进行葡萄株苗定植管理。